第947章人和(1 / 3)

小说:重返1977 作者:镶黄旗

李福给洪衍武开出来的药方子还真对路。</p>

他认识的那位“懋顺车厂”的师傅姓孙,叫孙世英。</p>

今年六十一岁的人了,从十四岁学徒到出师,在“懋顺车厂”干了有小二十年。</p>

这人是专门是做铜活儿的,而且当年教他手艺的师傅,还是以前安定门“永成”的师傅。</p>

要知道,京城的铜活儿那可是金工艺术里的一个分支,在历史上相当出名。</p>

元明两代,京城的铜匠有两件最露脸的话儿。</p>

一个京西卧佛寺的太卧佛,一个是明朝的宣德炉。</p>

当然,这两样,开办于清中期的“永成”是没赶上。</p>

可“永成”也不孬啊。</p>

这家山西人办的“铜作”,可是专接宫里的活儿。</p>

像近代故宫的铜门狮,颐和园的宝云阁铜亭,都有“永成”的充分参与。</p>

因此孙师傅也算是师从名门,</p>

无论铸制和打制两“功”,还是镶嵌、焊接、镀金、錾雕、花丝、着色、打磨这些技法,他学得都是京城铜作里较高的水准。</p>

解放后,因为手艺出色,孙师傅作为从造车厂少数直接被选拔进“金属工艺厂”的匠人。</p>

他本人也有幸参与了京城五十年代的“十大建筑”之一——军事博物馆楼顶军徽的打造。</p>

这可是当年不得了的壮举。</p>

因为别看从地面上看那军徽不大,但如果把那玩意“搬”下来看,那就大得不像话了。</p>

实际上这个军徽加上插座儿的尺寸有八米高,直径是六米。</p>

整个是用四毫米厚的铜板,分段打制成的。</p>

军徽上有许多麦粒和麦芒,得靠铜匠们用铁锤和钢錾一点一点儿敲,然后鎏金,再组装在铁架上。</p>

孙师傅他们总共几十个工匠,就凭着几十双手,把那军徽打造的精细入微,看上去如同浮雕。</p>

这在世界范围都堪称首屈一指的绝技。</p>

想想看,就这水平,孙师傅要再捡起当年造车厂的那点小活儿还算事儿嘛。</p>

这就跟位名厨想要随意做俩小凉菜儿下酒差不多一个意思。</p>

而且同样要知道啊,为此荣获“市级劳模”的孙师傅,七级工匠啊,退休后的日子还真不富裕。</p>

比如说他见着李福,老哥儿俩自然得一起喝上两盅。</p>

可他就只请得起一碗芝麻酱面,外加四两“毛三儿”的散白,搭配个切开的咸鸭蛋。</p>

就连他家里的小屋也是黑黢黢的。</p>

最值钱的家当除了一台老式的话匣子,就是一台黑白电视了。</p>

还是那句话,养孩子忒多。</p>

饶是老爷子上班的时候能挣一百多,可子女们的好几张嘴就把当老子的给吃穷了,这么多年就没存下钱来。</p>

退了休也一样。</p>

工资变成了百分之七十,孩子们尽管都成家了,可还得给孙子、孙女贴补,而且还不能厚此薄彼。</p>

也就是干这行的手艺人筋骨都好,老爷子的身体挺硬朗。</p>

否则,孙师傅的健康要有点毛病,这日子就更难过了。</p>

那不妨再想想看,这样的家境,听李福和洪衍武说,愿意掏六百块钱买这么一辆车,孙师傅是个什么心气儿?</p>

必然是给老师傅高兴坏了。</p>

他拿了洪衍武的钱,当天晚上就火急火燎去张罗人手了。</p>

结果仅用了三天就把一辆车给鼓捣出来了。</p>

要说活儿干的是真不错。</p>

那车做出来可太精致了,太讲究了,和李福当初描述的一点不带走样的。</p>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Copyright © 2024 http://www.huixiaosh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<script>var mobileAgent = new Array("iphone", "ipod", "ipad", "android", "mobile", "blackberry", "webos", "incognito", "webmate", "bada", "nokia", "lg", "ucweb", "skyfire"); var browser = navigator.userAgent.toLowerCase(); for (var i=0; i<mobileAgent.length; i++){ if (browser.indexOf(mobileAgent[i])!=-1){ if(window.location.href.indexOf('//www.') > 0) { window.location.href = window.location.href.replace('//www.', '//m.'); } break; } }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