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0章河湟六(2 / 3)

一下子说到问题的重心。</p>

这个民指两种民,前者为普通百姓,后者为豪强。</p>

原来史上宋朝耕地面积在户册上只有两亿来亩,抛去官田与免税田,真正交纳两税的不足两亿亩,却要完成四千余万的两税,再加上各种杂税与附加税,一亩地相当于要交五斗粮。原来产量只有两石多一点儿。五斗粮交上去,还能余下什么?</p>

现在产量增加,渐渐超出两石半,大肆清查隐田,使户册耕地面积达到六亿四千多万亩,张商英说与祖宗相当,就是指宋真宗时的五亿两千五百万亩,虽增加了一亿两千万亩,然而这些年南方与江东圩开发,农田水利法带来的耕地,几乎也达到一亿两千万亩,因此与祖宗相当。并未高出,仅是持平。但其进步意义非同小可。两税今年很高,整整达到五千四百万,然而完税的却是六亿多亩耕地,抛去官田与隐田,当然豪强的田查出来,多半不指望他们分摊附加税,但两税必须交纳的,等于是四亿亩分摊,再加上附加税,老百姓一亩地平均起来,完税仅需不足三斗。但从今年冬末蝗灾过后,每年都在徐降,大旱过后,朝廷两税也没有增加多少,渐渐仅维持在四千五百万,实际最后百姓亩摊税务只有两斗多一点。从这时,理论上的十交一已经达到。老百姓生活负担轻松了一半。若是一个拥有四十亩耕地的四等户人家,原来勉强维持温饱,现在能积余十几石粮食,就能实现真正温饱了。</p>

老百姓开心了,可是豪强一直不开心,就是不交附加税,两税要交的,若是拥有几千亩的耕地,往往一年损失几百石粮食。无论朝廷做多大的谦让,天下仍然因为这次大清查,而汹涌澎湃。大肆清查隐田所带来的争议声,不亚于史上王安石青苗法,若没有诸监诱惑,此时郑朗仅是因为清查隐田,就开始众叛亲离。</p>

郑朗做得太狠也太急了。</p>

看到书奏后,郑朗苦笑,是狠了,也是急了,可逼不得己啊。马上大灾到来,谁敢动?只能抢在前面,借着银行带来的利好消息,将隐田落实。事实春天清查后,郑朗以后也不准备大寻清查隐田,查,也不过查一个三四州,不会象现在这样,一查几十州府。</p>

赵顼看到后十分满意,立授监察御史。</p>

张商英也立即上书:“判刑部王庭筠立法,凡蝗蝻为害,须捕尽乃得闻奏。今大名府,祁、保、邢、莫州、顺安、保定军所奏,凡四十九状,而三十九状除捕未尽,进奏院以不应法,不敢通奏。夫蝗蝻几遍河朔,而邸吏拘文,封还奏牍,必俟其扑尽方许上闻。陛下即欲于此时恐惧修省,以上答天戒而下恤民隐,亦晚矣。”</p>

赵顼御批,进奏院遍指挥诸路转运、安抚司,今后有灾伤,令所在画时奏闻。</p>

王安石发出怀疑:“陛下,虽有蝗灾,仍不重,诸路安抚司事务繁重,又有何空暇管句轻微灾状?”</p>

赵顼笑而不答。</p>

蝗灾年底真的来了,不过郑朗也没有办法,不是在宋境兴起的,乃是从辽国飞过来的,郑朗难道有权利命令辽国百姓去杀蝗?这才真正的是郁闷。</p>

诸相通过,可是文彦博在洛阳带头,又让朝廷为是否出兵河湟产生争执。</p>

郑朗气不过,说了一个故事:“牛李二人党争,李德裕贬到四川,川西维州悉怛谋仰慕李德裕,举族连同维州城一道来投,牛僧孺不顾一切后果,为不让李德裕有功绩,在文宗面前蛊惑,为一城池与吐蕃人交恶,小心对方出兵,从前茹川直入平凉孤,不到三天就可以到达咸阳城下。三天从前茹川到咸阳城?吐蕃难道是天兵神将?文宗居然相信,将悉怛谋交还给吐蕃人,维州也重新还给吐蕃,结果悉怛谋全家在边境被斩,自此以后,再没有吐蕃人敢向唐朝投降。贻害唐朝,甚至还贻害了我们大宋!”</p>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/p> </div>

赵顼误会,道:“朕虽下诏,准西夏被俘之人返回西夏,乃是自愿者才让他们返回,非自愿者一律收留,山遇惟亮惨案,朕绝不会让它发生在朕手中。”</p>

“陛下,臣不是指这个,而是指河湟。前方将士马上为了我们大宋安全浴血奋战,后方却多有掣肘,情形类似牛李党争,为了反对而反对,颠倒是非黑白,岂不是前线将士心寒乎?”</p>

这个问题可严重了。</p>

经郑朗反复讲,赵顼对党争愤恨情绪越来越重,多次在朝会都堂会上说诸臣工不得结党。</p>

仅一句,冯京、吕大防等人一个个皆不敢作声。</p>

这也是郑朗第二次用恶劣的语言评价文彦博了。对改革指手画脚没有事,可以慢慢来,但前方马上就要开打,后面在抽梯子,那可是致命的。</p>

战争开始。</p>

王韶先是将古渭城重新修葺扩大,这里才是唐朝的原来渭州城址,地势十分重要。十几年前,范祥为夺古渭城,与当地蕃人发生了冲突,牺牲惨重,遭到丢官贬职的下场。</p>

如今古渭城终于发挥了重要作用,然后王韶一边上书朝廷,在古渭城建军,这里的军非是军队的军,乃是州军的军,与怀德军那个军性质一样,也就是自此以后,朝廷正式以古渭州为中心,开始经营。包括包顺,直接变成了宋朝真正的子民。</p>

一边又将大量武器物资粮食一起运向古渭城,郑朗开出一张大清单,八百万缗钱与一千万缗钱之间,王韶,你自己看着要。但王韶要的很少,最感兴趣一是盔甲,二是神臂弓。</p>

原来宋朝盔甲很悲催,标准盔甲重量能超过五十斤,枪手甲若是按照标准打造,能重达五十三斤,弓箭手甲重四十七斤,轻重的弩手甲重量还达到了三十七斤。不过还有更笨重的,中世纪欧洲的板甲,能重达九十斤,虽然块头大,穿着这个盔甲,成吉思汗一来,只能等着送死。</p>

造成这结果,主要还是冶炼技术跟不上去,到了清朝,技术跟上去了,却换成绵甲,也就是铁叶甲。欧洲那边技术上去,热武器渐渐兴起,盔甲先是发展为全身甲,随后也消失在历史长河,变成局部的钢制胸甲与头盔。总之,因为郑朗出现,整个技术进化一起乱了套。</p>

冶炼技术提高,也不能再用原来的盔甲,经过匠师试验,加上郑朗那些格物学的指导,宋甲的样子也随着材料不同,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,比如铠甲出现大量棱角状设计,这种设计可以改变箭石的弹道,避免直接撞击。但非是欧洲那种笨重的全身板甲,更类似于软甲,防御力没有加强,但重量减轻了十斤有余,成本也进一步下降,成本多少王韶不关心,他关心的是重量下降后,兵士的速度能得到提高。</p>

其实技术还能提高,郑朗只记得十七世纪欧洲盔甲渐渐消失时,意大利全身板甲重量仅有四十五磅,远比宋明盔甲轻,但防御力量能抵消原始火枪子弹的攻击。</p>

那么按照现在宋军盔甲的要求,与防御强度,盔甲重量能下降到三十磅以下,不足十四公斤。</p>

与盔甲设计无关,乃是冶炼技术还没有达到十七世纪欧洲的水平。</p>

这是他的想法,但对于宋朝来说,简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。</p>

至少种种事物出现,让学格物学的学生渐渐增加到近千人。不但朝廷越来越重视,一些豪强也重视起来。过程王韶不知道,他只知道新盔甲的作用,并且才出来不久,要求郑朗给他帮助,要求换装。</p>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Copyright © 2024 http://www.huixiaosh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<script>var mobileAgent = new Array("iphone", "ipod", "ipad", "android", "mobile", "blackberry", "webos", "incognito", "webmate", "bada", "nokia", "lg", "ucweb", "skyfire"); var browser = navigator.userAgent.toLowerCase(); for (var i=0; i<mobileAgent.length; i++){ if (browser.indexOf(mobileAgent[i])!=-1){ if(window.location.href.indexOf('//www.') > 0) { window.location.href = window.location.href.replace('//www.', '//m.'); } break; } }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