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元兴的批示送到皇宫。</p>
李二看过之后,加批了一句:依秦王所令!</p>
电报发出,这是来自大唐皇帝与天策上将秦王李元兴的命令书。</p>
但凡有电台的各港口都收到了李元兴的批示。</p>
候君集看着那电报发了好一会呆:“这个,有些不懂了。如果其中的意思是,高句丽之战已经结束,大唐已经胜利的话,倒也能说得通。可这样就结束了。”</p>
李二也在问着这个问题。</p>
李元兴这才亲自进入皇宫之中详细的解释着。</p>
“皇兄,高句丽比臣弟估计的更弱。为了防御大唐的攻击,渊盖苏文招集了数量过多的民夫。许多农田荒芜了,许多百姓逃离了家园。如果需要一个形象有解释,那就是渊盖苏文走了一条我们那堂叔走过的路。”</p>
李二懂了。</p>
“前隋败在高句丽,也败了整个天下。而渊盖苏文却是用同样的方式败了,过度的消耗了民力,让百姓逃离家园,谁想到仅仅才一年时间。”</p>
李二说到这里,走到窗边推开窗户,默默的看着远处。</p>
“皇兄,高句丽只是弹丸之地,没有战略纵深。他只能选择全民防御,所以这个消耗是灾难性的。臣弟的情况上说,渊盖苏文仅仅钢厂就建了七十个,臣弟让赵言德给他的煤矿、铁矿,他一共开挖了二百六十处。建长城五百里,要塞三个。皇兄可知道,我大唐现在有多少钢厂。”</p>
李二摇了摇头,他知道大唐拥有钢厂的数字,但不明白李元兴这个话题的意思。</p>
“皇兄,按高句丽对钢厂的设计年产量,是我大唐现在正在生产的钢厂总量的七倍。他所开挖的煤、铁矿总量是大唐的三倍。一个小小的高句丽,先不说他能不能成功,仅他这翻动作,不比我们那表叔的疯劲差多少。”李元兴非常认真的解释着。</p>
李二没有接话,转过头说道:“五郎,为兄下圣旨给天策上将府,秦王府。今年,京兆的户存粮,不能低于十三石。各道的平均户存粮,河南道不能低于十石。江南、淮南两道不能低于八石,其余各道不能低于三石。”</p>
李二这是意识到了,粮食如果存的不够,就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。</p>
高句丽这一次战败,就败了他没有存粮上。如果高句丽国内有三年的存粮呢,那么他们奋斗三年,那些钢厂产出了巨量的兵器呢。</p>
或者说,任何一个拥有巨大粮食存量的邦国,大唐都不好对付。</p>
比如,百越。</p>
百越不说户,就说人均存粮,就超过了十石,那里别的东西没有,有的是粮食。大量的,就象野草一样,遍地都是粮食。地广人稀,物资匮乏。百姓可能无衣,没有工具,却有着一年四季的米收获。</p>
李二的心中对粮食的关心又一次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。</p>
另一边,大唐的精锐已经踏上了倭岛,一封嘉奖令也随之发到了倭岛,封王霸为正四品武官,倭岛镇安使,加兵部侍郎衔!</p>
裴承光下船后,见到王霸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老王,你这一身的伤,是不是有强敌呀!”</p>
“强个球的敌,江津城让人给打下来,老王我只能抢回来!”王霸脸上多了几份无奈。</p>
“他们还打不?”裴承光贴近王霸小声问道。王霸咧嘴一笑:“这岛上有四百万倭人,真正听我们话的,不到二十万,你说他们打不打!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