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金像,台湾金马,在很多人眼里都比金鸡奖重。
但他们的市场在萎缩,我们在慢慢好转,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一旦崛起不可估量,必须要有个匹配的奖项。
另外强调一点,我不是非得做这个奖,只是事情赶到这了。谁想做,先听我的意见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再说说评选规则。
金像奖分两轮,第一轮由选民和初选评审团负责。选民就是观众,评审团是业内人士和媒体人员。
他们投票选出入围名单,每奖五个。
第二轮由专业评审团和十三个协会成员投票,评审团还是业内人士和媒体,协会包括导演、编剧、演员、摄影、灯光、美术等等。
两轮的评审不可重叠。
金像有点学奥斯卡,两级架构,协会成员居多。”
“金马奖则是三轮。
初选评审比如18人,负责挑选一个大的入围名单。
复选还是这些人,但人数缩减,比如11人,选出各奖项的具体提名。
终选在复选的基础上,另加入终选评审团,比如6人,达到一个单数人数,17人。
当然,金马奖以前由于评审团长期不变,屡遭抨击。这点我们要避免。”
许非介绍完,道:“各有各的优势,我综合一下。
我准备分两轮,在港台发展自己的初选评审,由他们进行港台的首轮选片,择出每奖三个提名。有特殊情况,或少或多,可申请增减一个名额。
大陆也由业内人士和媒体组成,每家媒体可以出一名评审,同样择出三个提名。
即内地、香港、台湾各有一份提名名单,综合为首轮提名。
第二轮单独邀请评审团,投票得出获奖者。有至少两周的审片期,非引进片怎么办?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在北电、中戏放映。
最终获奖者只有一个。
而第一轮的评审,隔几年换一批,避免长期占岗。”
“为什么是三个提名?”记者问。
“初期阶段,简便为宜。如果搞五个,审片量巨大,周期会拖长,以后可以增加。”
“假如我是初选评委,看电影花钱么?”
“选片期内,凭票报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