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很难,常见的是从稚嫩到成熟,从成熟到形成独特风格。
但很难,不等于说绝对不可能,经历了一些事情,或者是观摩了一部杰作,在短时间之内,都会笔锋变化很大。
另一点,笔锋会改变,但笔锋癖好却很难隐藏,因为那就像人的小习惯,稍不注意就会展露。
苏轩冕就反向利用了这一点,无论是国内报刊是连载,还是RB报刊连载,甚至于包括大猫翻译的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中,都有“而且并且”这样一个或两个的语病式用词。
一本书好看,作者的笔锋也是构成这本书的一种买点,譬如东野圭吾的孤独,乙一的**,阿婆的细腻,西村京太郎的厚重,坡先生独特的逻辑。
要说讲许多作品本土化,苏轩冕花一段时间也能办到,准确的说只要稍微有一点文字功底的人都能办到,可苏轩冕没有这样做,甚至于想都没有这样想。
作为一个合格的(ban)作(yun)家(gong),是尽可能的让这些大师风格完美呈现,不改变其风格,不改变其用词。
在原文有“而且”的地方,加上“并且”,翻译成中文的作品,而且是很常见的连接词,所以每部作品都能找到,在合适的地方少量修改这种递进词汇。
什么叫合适?也就是不在对话中修改,因为角色对话也是性格的体现,不破坏对话。
如此,是苏轩冕所能够想到打上印记,避免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代笔流言,所能用的最简单以及直接,也是几乎不伤害文章原本风格的方法。
说白了就是比原文多两个字,或四个字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