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,还有些附件的添置,对各种天气的考虑简直周到极了。</p>
像车篷的条楞一样要包铜活,而且是带胳臂肘的(即支子)。</p>
上铺水笼布的车篷子,前带大帘一块。</p>
这样可随时收放,以供遮风挡雨。</p>
车左右挡泥板和扶手,,也都要包白铜活。</p>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/p> </div>
还要安车灯各一,可供夜晚照明。</p>
车垫、车靠,讲究的是白布镶红布边,车脚垫得是长方形织花小地毯。</p>
最方便的是,还得有东洋脚铃一个,踩一脚,就能随时招呼车夫停车。</p>
前面铺垫了这么多,这个时候,李福真正有意义的指点就来了。</p>
敢情老爷子说啊,要按洪衍武的想法。</p>
他所要的车,讲究美观,讲究舒适,讲究历史的原汁原味。</p>
就得找过去的造车厂的老人儿才行。</p>
这样的玩意除了当年的人,没人懂得怎么弄。</p>
就是客运三轮现在没停产,工厂批量生产的东西也太简单了,完全不符合他的要求。</p>
说白了,洪衍武想要的就不是标准的工业化产品,而是手工业与工业化结合攒出来的产物。</p>
想解决这个问题呢,其实说难也难,说容易也容易。</p>
难的地方在于做这种车,费工费时费力。</p>
制作周期长,铜作、木匠、漆工、机械工都得用上,得好几个人合作才行。</p>
最后因为还得添置买料,买不少现成附件组装。</p>
这样造价就高了,一辆车恐怕得耗两辆车的价钱才够。</p>
而容易的地方在于,只要找对了人,让人家把现成的平板儿三轮改造一下就行。</p>
偏巧呢,他就认识个“懋顺车厂”的铜匠,就住不远处的“鲜鱼口”。</p>
想来只要人家答应帮忙,大约其他的人也就都能找着了。</p>
况且南城是手工业者的聚集地,即使找不到原来的老伙计,想必找能顶替的人也非难事。</p>
好嘛,听到这儿,洪衍武这能不激动嘛?</p>
他心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啊。</p>
要不是有李大叔的提点,饶是他挠破了后脑勺,眼珠子瞪直了,也难开着药方子。</p>
而且他也真没想到,一个人力三轮车竟然有这么多讲究,听着都让人心情激动。</p>
真要弄出这样的车来,远超他记忆里什刹海三轮的水平啊。</p>
不但漂亮、舒服,那跑大街上那也是震倒一片,够威风的啦。</p>
绝对不比什么奔驰、奥迪差呀。</p>
老外要看见,也肯定想“屁颠儿屁颠儿”一回啊。</p>
那就乖乖掏钱吧您哪……</p>